2006年12月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六版: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浓浓诗情在笔下流淌
本报记者 朱乔夫 文/摄

  胸怀喜乐上北京,
  万里光辉万里情;
  八十生命方启程,
  诗联伴予越鹏程。
  京都奋发雄才路,
  体健忠诚见精神;
  感受年时添异彩,
  几多梦想乐成真。
  11月8日,83岁的临安老人张启模兴奋地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。他写的诗——《寿为先》获得了“中华颂老少文学艺术大赛”的铜奖,此行是专程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的。一路上,张老文思泉涌,在火车上写下了上面那首诗。
  12月1日,记者在临安市太阳镇镇政府办公室,见到了这位爱写诗的老人。

  耄耄老人爱写诗
  张启模是太阳镇八亩村人,1924年出生,初中文化,中共党员。1950年参加工作后,他先后做过乡文书、小学教师。1961年,他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,自此,终身从事农业生产劳动,并当了20多年的村支部副书记。
  张老记得,他20来岁就开始写诗了,具体是哪一年,他也说不清。但从他自己编印的3本厚厚的诗集来看,他最早的一首诗写于1950年,题为《土改》。
  从诗集上可以看出,张老的诗题材极为广泛,基本上都是有感而发,有家乡的风光、时事的变化、农事节气等。诗集中也有针砭时弊的内容,如1970年时,他写了一首叫《口粮紧张》的诗,内容是这样的:“举旗不硬腰,农业没抓好;口粮不过关,饥饿向外找;借粮当作钢,春粮要抓牢;粮食宝中宝,千万勿动摇。”
  有着50多年党龄的张老,还把他对党的热爱都写进了诗里。1956年10月10日,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天,他写下了诗歌《光荣入党》:“回顾烈士英雄,为民后代立功;近日三山推倒,愿将历史歌颂。信心爱学榜样,目前革命兴隆;不向困难低头,乐意承担为荣。”

  人生如花亦如诗
  在交谈中,记者也感受到了张启模老人积极向上、宽容豁达的思想境界。他说,尽管自己的诗写得不怎么样,但他却在写诗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人生。之所以一直到现在还在写诗,是因为他发现,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。“就像我到83岁还能获奖一样,人生就像一棵能开花的树,尽管花开了会谢,但第二年春天还是会再开花。”
  尽管张启模老人写了几十年的诗,但真正开始写有规格、有平仄的正统的诗,是在80岁以后。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结识了台湾的余烈老先生和临安千洪乡的周智老先生,开始书信来往。不久,他发现这两位都是写诗高手,张启模老人便正式拜他们为师,当时他已经快80岁了。
  “说实在的,我以前写诗光讲求押韵,从不讲究也不知道平仄啊对仗的,根本不符合规格。自从拜了师,水平就直线上升了。”张启模老人说,有了“名师”指点后,短短几年间,他的作品就连续在北京获了5次创作奖,这次的《寿为先》还获得了“中华颂老少文学艺术大赛”的铜奖。
  他说,这其实就是人生再次“开花”的一个最好的例证,因为自己一直不断追求,不断感悟。老人的话很让记者感叹。

  沧海桑田带笑颜
  在半个世纪的写诗生涯中,张启模老人共创作了上千首诗篇。诗歌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,走过了沧海桑田的变迁。照他自己的说法,诗歌还将一路伴随着他,走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  采访结束前,老人拉着记者,吟诵起那首获奖的《寿为先》来:
  人生福禄寿为先,
  回顾沧桑若许年;
  苦辣酸甜思往事,
  风霜雨雪忍今天。
  闲云色变能翻脸,
  美丽花枝带笑颜;
  富贵荣华莫道久,
  宽宏务实乐陶然。
  朗朗的吟诵声,隐隐回响在田野、山林之间。